两岸四地艺术交流计划

交叉口·异空间——两岸四地艺术交流计划(2013)

开幕时间 2013.06.01 周六

主办:何香凝美术馆、澳门艺术博物馆、高雄市立美术馆、艺术推广办事处  
支持: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深圳市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基金、澳门民政总署、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  

开幕式: 2013年6月1日(星期六)17:00-18:00  
地点:何香凝美术馆4-8展厅  
展览总监:乐正维、陈浩星、谢佩霓、刘凤霞  
主策展人:冯博一  
策 展 人:王东(大陆)、吴方洲(澳门)、谢宛真(台湾)、连美娇(香港)  

参展艺术家(按姓氏中文拼音顺序排序):  
大陆:厉槟源、徐冰、徐跋骋、尹秀珍  
澳门:君士坦丁、李少莊、彭韫、唐重  
台湾:陈伯义、崔广宇、林介文、李明则  
香港:黄国才、梁志和、伍韶劲、杨嘉辉  

展期及地点:  
深圳:何香凝美术馆- 2013.6.1---2013.6.30  
澳门:澳门艺术博物馆- 2013.7.17---2013.8.18  
台湾:高雄市立美术馆- 2013.9.7---2013.11.3  
香港:香港大会堂- 2014.1.18---2014.2.13  

“时代•介入•转型:两岸四地的艺术实践与社会转型”研讨会  
主办:何香凝美术馆、广州美术学院港台文化艺术研究所  
研讨会总监:乐正维  
研讨会策划、学术主持:李公明(广州美术学院)  
策划助理:王东(何香凝美术馆)  
时间: 2013年6月2日——3日上午  
与会专家(按姓氏中文拼音顺序排序):  
陈明、陈育强、邓晓炯、冯博一、胡斌、李公明、李行远、谢佩霓、周博、张宁、朱其     
地点:何香凝美术馆报告厅  

由何香凝美术馆、澳门艺术博物馆、高雄市立美术馆、艺术推广办事处共同主办,乐正维、陈浩星、谢佩霓、刘凤霞担任展览总监,冯博一(主策展人)、王东(大陆)、吴方洲(澳门)、谢宛真(台湾)、连美娇(香港)共同策划的“交叉口·异空间——两岸四地艺术交流计划(2013)”展览将于2013年6月1日至6月30日在何香凝美术馆展出。 

何香凝美术馆主持策划的“两岸四地艺术交流计划”是与香港、澳门、台湾艺术机构合作的长期项目。由于地理上的相邻性,构成了在艺术交流空间上的一种近距离关系,从2008年的“出境”、2010年的“蝴蝶效应”、2011年的“1+1”、2012年的“四不像”,到今年的“交叉口·异空间”,已经连续举办了五届展览和相应的学术研讨活动。共有82位艺术家参展,先后与港澳台6家美术馆、艺术机构合作,26位策展人、策展助理参与,召开过5次研讨会、座谈会。这一量化的统计或许能够说明其中交流的规模和辐射的范围,从而为两岸四地的交流提供了一种手段与方式保障,业已构成了两岸四地在文化艺术领域交流合作的有效机制。 

以“交叉口· 异空间”作为今年交流计划的展览主题,指涉的是随着全球化以及两岸四地的现实处境,出现了艺术家在生存、创作空间上的不断流动与位移的现象。这种流动性空间包括:一是从以往的生存地到另一个不同文化环境中的迁徙、游牧,包括大陆、港、澳、台艺术家在其他三地的栖居与行旅;二是频繁地到世界各地驻村和类似Workshop形式从事创作和举办展览;三是先后旅居海外,近些年又频繁回到故乡,在来往穿梭中从事艺术创作活动。具体到当代艺术创作领域,全球化造成了艺术家的流动和各种文化在某种场合的碰撞,导致了他们在非母文化的环境的创作与当地发生联系的作品。这种创作状态和以前在母文化的环境中创作出作品,再走出去举办展览,已经有很大区别,特别是大陆社会从封闭到开放后,在这一方面体现的尤为明显。 

这是空间位移、流动后的一种内容,也是全球化艺术的一种再现形式。这种新的带有差异性、流动性和不确定性的存在,不仅仅是物理空间位移的概念,更是一种生活、创作观念及表述语言的生成,产生了空间变动所导致的“跨地域创作”和“艺术全球在地化”的一种现象,从而带动了创作观念、方式、文化资源利用等新追求、新样式的系列变化。也就是说,两岸四地艺术家创作已经不仅是从某种传统、地域文化中派生出的现代性,而更多是在全球化趋势下与异文化之间交流、磨合、理解过程中所产生的观念与视觉样式;意味着生存、创作空间的流动、位移导致在创作方法上的改变,以及在交叉口中的现实处境。从这次参展的16位艺术家的41件多媒介方式的参展作品来看,这既是一种新的多样性表达,也是一种叙事话语的交流。而在两岸四地巡展的不同反映,与其说是艺术家个人的,不如说是群体的,或许也是一种我们此时此地、身临其境的现实感受。 

配合“交叉口·异空间——两岸四地艺术交流计划(2013)”深圳站的进行,我们也将举办系列的公共教育活动,以期让两岸四地的艺术交流与公众有更多的互动。 

交叉口·异空间——两岸四地艺术交流计划(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