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润——温骧的漆骨墨心

展览开幕
640 (1)

双展同启 | 共谱传承与创新的艺术华章

展览地点:何香凝美术馆(7-8展厅)
展览时间:2024年5月15日至2024年6月15日

展览总监:蔡显良
总策划:吴洪亮
展览统筹:程   斌、薛   良
行政统筹:林   帆、樊   宁
展览协调:余湘智
媒体宣传:赵   越
公共教育:骆思颖

前言

上世纪八十年代,当大多数创作者倾向于将西方现代艺术语言套用到中国传统绘画中时,温骧选择另辟蹊径,尝试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加入“设计”、“实用”等元素。温骧早期在故宫博物院研摹传统绘画,并随亚明、何海霞等画家赴多地写生。90年代,前往日本进修山水画和花鸟画,并深受日本绘画艺术风格影响,其结合“漆”和“墨”这两种创作媒介创作了约40余幅山水作品,并将其命名为“漆墨山水”。然而,温骧没有停止尝试新的创作方向,后期他逐渐从工艺美术实践转向山水画的创作。在追溯中国古代艺术作品的源和流期间,他也通过不断地写生来贴近现实,其作品亦同时兼具了从仿古习来的“古韵”和写生练得的“生机”。温骧的花鸟画则又从侧面体现了对于生活中平常之事的细微观察,与山水画一同彰显了其对世间的态度和关怀。在温骧的创作生涯中他多次尝试从不同的方向进行实验,而其对于中国水墨创作的热爱及其踊跃尝试的创新精神则贯彻始终。

何香凝美术馆一直密切关注中国当代艺术家关于中国水墨画的创新和实践,希望通过展现不同的创作风格为中国传统艺术在新时代的发展提供资鉴。

墨 心

2013年前后,温骧从工艺美术实践中走出,开始专注于山水画创作。温骧熟稔中国画学“衰年变法”论,也试图在山水画创作中展现出截然不同以往的新面貌。他重新溯源,力图从中国古代绘画中找寻新基点。应该说,温骧在重置山水画,他将过往的创作意识归在一边,想在五代和宋元绘画中重新体悟山水画的源与流。更进一步说,温骧在董源、巨然开创的南方山水中寻求新发现,他想通过临仿的形式析出自己的新面貌。

漆骨

1999至2001年,温骧用大漆和墨创作了40余幅山水画作。这些可被称之为“漆墨山水”的作品,是温骧世纪之交绘画艺术创作的新突破。其中,我们依然能看到日本绘画的影响,诸如在表现朦胧景色时有横山大观和菱田春草的身影,但更重要的是温骧对于漆和墨这两种截然不同艺术材质的理解和把控能力。用漆,显然与温骧的工艺美术实践相关,他在探索更稳定的水墨画展现方式,能够在更广阔的公共空间中呈现水墨的韵味。这些画作全然不同于惯常意义上的漆画,其绘制方式接近于水墨画,且拥有极细腻的水墨质感,令人称奇。如果温骧没有工艺美术实践学习和运用多种工艺美术形式的经验,这些作品便不会出现在中国美术史上。

温骧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院特聘研究员

北京市政协第十届委员

北京市政协第十一届特邀委员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第六至十届理事会理事

中华海外联谊会第一届至五届理事

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七、八届委员会委员

1953年出生于北京。祖籍河北,书香门第,受母亲影响,自幼喜爱绘画并随母亲学习古文、写诗填词。1979年起在故宫博物院临摹宋元明清绘画数年,同时研习历代工艺美术作品。先后师从著名画家方成、郭传璋、张步等前辈,也曾得到过亚明、何海霞先生的指点。1991年,受全国青联派遣和应日本静冈县富士宫国际文化交流学园邀请赴日本研修,教授中国画及古典家具设计。回国后坚持中国传统文化,致力于推广古典工艺装饰设计,探索工艺美术在立体空间的艺术实践。50岁后重拾画笔,研习宋元明清诸家技法,追求宋元山水的高古气韵,在不同题材中锤炼笔墨能量,沉淀出成熟的个人风格和东方情韵。

主海报.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