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之声——何香凝美术馆学术讲座

重建城市,重建公共性——城市针灸

地点 何香凝美术馆 (报告厅)
主讲人 朱涛
内容简介

今天,多种力量汇在一起,在急速地破坏中国传统城市的空间肌理和社区脉络,催生出一批批非人性的新城区。这些力量包括:政府过度关注少数形象工程;巨额资本驱使房地产开发日渐庞大和粗暴;规划师们仍遵循陈腐的现代主义规划教条,建筑师们醉心于单体建筑美学,而忽视建筑与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讲座首先回顾1960年代西方对现代主义城市规划展开强力批判的两部经典著作:简·雅各布斯的《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与阿多·罗西的《城市建筑》。讲座试图说明,西方规划和建筑界在1960-80年代对现代主义城市规划进行的系统批判,转而追求以人文、社区和过程为本的城市发展思想和方法,这些经验仍对当代中国有巨大借鉴意义。

讲座进而弘扬一种称为“城市针灸”的空间实践模式。现代主义规划师喜好宏伟的城市愿景,热衷于对城市大拆大建,如同外科医生对人体做大卸八块的手术。相形之下,本讲座介绍一批在世界各地长年进行“城市针灸”的规划师、建筑师和政治家。他们偏爱对城市进行小尺度,有精准定位,可在短期见效,并能起催化作用,引发城市连锁反应的空间干预。类似中医针灸,通过点穴可打通人体经脉,“城市针灸”意在为城市疗伤,通过疏通城市中的各种“阻塞”,催发出积极的空间和社会转变。

主讲人简介

朱涛,香港大学中国建筑与城市研究中心主任,香港大学建筑系副系主任、副教授,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建筑学硕士、建筑历史与理论哲学博士。作为学者,他通过写作积极探讨当代中国建筑和城市问题。他的论文发表在AA Files, AD, Bauwelt, a+u, Domus和《时代建筑》等期刊。他的历史专著包括《梁思成与他的时代》(理想国,2014)以及与十九位国际建筑学者联手写作的首部世界当代建筑通史《当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1960-2010》(Ashgate,2014)。他于2010年获得由《南方都市报》及八家中国建筑媒体联合主办的“中国建筑传媒奖”首次颁发的“建筑评论奖”。作为建筑师,他的代表作包括四川德阳华存希望小学、甘肃文县丹堡希望小学、深圳文锦渡长途汽车客运站等。目前,他在主持一系列大型城市和建筑设计项目,包括深圳留仙洞总部基地二标段和大芬村南片区旧城改造城市设计。他还带领香港大学研究团队和自己的工作室,为东莞长安镇做空间研究、策划和设计,以协助该镇的综合城市化发展。

232 朱涛 海报.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