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点击图片链接
主 讲:朱万章(美术史学者、博士)
时 间:2024年7月20日下午2:30—4:30
地 点:何香凝美术馆学术报告厅
绘画中的砚台,大抵可分为实用性和非实用性两类。实用性的画中砚,多与文房密切相关,而非实用性画中砚,则承载着东坡逸韵、荡涤心灵、科举功名的隐喻、家学传承和行乐图式等多种社会功能。这些绘画,又可细分为品砚、洗砚、授砚、嗜砚和写砚等多种图式。在不同的语境下,画中砚承担了不同的角色。从文房之友到文化符号,画中砚体现出不一样的文人生活和图式变迁。本文以博物馆藏品为基础,结合现存与“砚”相关的其他作品,从图像解读到文献梳理,透析画中砚所蕴含的文人意趣与画外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