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之声——何香凝美术馆学术讲座

生活的内在价值与本末倒置现象的避免

生活的内在价值与本末倒置现象的避免

时间:2007年6月30日(周六)下午2∶30 

主讲:翟振明,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 

地点:美术馆报告厅,免费入场

内容简介

人的生活至少有如下内在价值:生存、快乐、自由、尊严、思想、认知、情爱、创造。因而,追求这些内在价值是无需辩护的,而对这种追求的遏制需要辩护。 
所谓“无需辩护”的事情,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所谓“需要辩护”的事情,就是不提供充足理由之前不能做的事情。那么,什么叫“本末倒置”?本末倒置就是要生活的目的去服从本来只是为实现目的而设计的工具。在本末倒置的社会里,人们一做那些无需辩护的事情就受到指责甚至惩罚,而对于这种指责或惩罚是否正当的问题,则不许人们提出疑问。比如说,追求快乐是天经地义的事,而限制快乐或施加痛苦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是正当的,但社会中的某种力量一见到人们追求快乐就横加干涉,而对这种干涉的正当性,他们并不提供理由,这就是典型的本末倒置。 
本末倒置是人对自己的目的的否定,是不自觉的出尔反尔、自我奴役,是制度性健忘症的主要症候。如何避免本末倒置呢?首先,当然是对本末倒置的警觉,保持一种反思的态度。当你要确定一个目标的时候,一定要问问,实现这个目标,到底是否有利于促进内在价值的实现?看似合理的目标,如果最终不能落实到以上所列的生活内在价值的实现或维护上,都是不正当的目标。如果我们发现,有些社会政治目标的实现,不但无助于实现任何人的内在价值,而且倒过来要人们牺牲这些内在价值才能达到,这些目标一定是本末倒置的。避免本末倒置的另一个方面,是不要随波逐流地生活,因为流行的“价值观”经常没有理性基础,很有可能把大众引向自我拆台的状态中去。生活的内在价值到什么时候都是有效的,但流行的观念此起彼伏,让人晕头转向不得要领。我们要在最大程度上做自己生活的主人,而不是人云亦云,沦落为盲目的社会力量的奴隶。 

主讲人简介

翟振明,男,1957年生,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原学理工科,后选择哲学探索作为自己的主要生活方式和职业。1986年赴美国留学,93年获博士学位毕业后,在美国多所大学的哲学系任教,直至2000年受聘回国,任教于中山大学哲学系至今。治学特点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探索性和系统性,并且不拘泥于哲学内部的领域分野。在美国治学14年,期间出版的两部专著,The Radical Choice and Moral Theory和Get Real: A Philosophical Adventure in Virtual Reality,基本属道德形上学、形上学本体论、及现象学范围,在西方有一定的影响,其中第二本,被国外多所大学的教授选为研究生教学参考书,最近也被译成中文《有无之间:虚拟实在的哲学探险》由北大出版社出版。回国后,开始用中文写作,在哲学研究、现代哲学、世界哲学、开放时代等刊物上发表论文,所涉及的领域有形上学、现象学、伦理学、价值哲学、政治哲学等,论文的共同点是将现象学洞见与严密的逻辑分析相结合,寻找所涉问题的先验根据。他的学术风格,充分体现了“将讲理进行到底”的新理性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