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可大可小、小到棋局大到国家社稷,“局”可明可暗,一眼便可洞穿的是明局,身处其中被渗透着被影响着却浑然不觉得的是暗局。作为一种有利益预期的设定,当“局”将你我纳入其中,个人在局中的反思、批判、参与、顺应等行为便成了戏。在不同的历史格局中,特定的文化背景及生存状态,决定着这一代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局中戏”作为第七届全国美术院校油画展的主题,将这些美院毕业生在个人成长及所受教育中所经历的“应试”、“学院”、“知识结构”、“独生”等等,视为当下历史阶段中的局,身在其中的美院毕业生是如何以作品作为戏的载体,呈现他们观看世界、观看自我,理解世界、理解自我的方式,并通过与之相应的创作表达展现他们独特的内心景观和对外部世界的种种关照。
基于这样的考虑,在挑选作品时,我们有意忽视了从风格样式和题材上模仿指导老师或知名艺术家的学生作品,从学生的创作观念及油画语言的熟练掌握和运用的角度出发,挑选那些能够将成长经历、记忆、经验与当下文化情境结合起来,通过自己的思考及视角,并运用油画语言予以艺术上的提升和转化的作品。
这些年轻的学子们成长于中国经济文化高速发展和社会的急剧转型时期,在开放和变革当中,全球化进程使得多元的文化和种种新鲜事物扑面而来,传媒与科技的迅猛发展,数码、网络、影像、摇滚乐等极大地冲击着他们的精神世界。作为在应试教育和多元文化的共同影响中长大的一代,他们矛盾、敏感,在直面内心的个性化和现实的冲突及落差时,顺从还是反叛的抉择背后隐藏着许多难以述说的痛苦和不安。与父辈们在强烈的政治意识形态塑造下的集体化、同一化而丧失个体的独立叙事空间不同,年轻一代拥有个体性的觉醒与个性表达环境,敢于站在个人的立场展现自己最真实的想法,他们无意于“体制”、“非体制”,“主流”、“非主流”的界定,更为遵从自我的价值体验。在作品主题的选择上,他们有着前所未有的开阔空间,他们不再将关注点聚集在重大的社会历史事件上,而是深入挖掘和表达整体社会中个人的经历和体验。从个体的角度描绘自己经历过的生活或观察到的某个瞬间,对个人的生命体验、记忆片段的自我表达,构成了这届毕业生作品的主要题材内容之一。
卫星的绘画装置作品《读不可读之书》从儿时的记忆出发,揣摩生命悄然留下的轨迹,将私密的成长记忆绘制成书摆放在书架上任人阅读。由于个人记忆的封闭性,这本记忆的书充满了不可读的意味。郑江的《海棠花》系列作品将个人生活中曾经存在和经历过的事物作为表现的主体呈现于画面,而这种呈现在海棠花玻璃纹样的遮挡下物体的轮廓被弱化和消散,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对“消逝”的迷恋和感伤。李艺嘉的《情节系列》作品,在对弃置的树干、排水沟的流水、建筑工地的角落这些被人所忽视的情境细节的再现描绘中安插的一些奇异的元素,给画面营造了特别的氛围。同样是场景的描绘,西安美院的麻爱周将记忆中的视觉片段赋予感性色彩并加以提纯,再现了他曾经的视觉记忆。王巍锦的作品《子非鱼》以“墨”为元素,以“鱼”为线索,将国墨的流动感、线条感和金鱼巧妙的结合,呈现出鱼中有墨,墨中穿鱼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
青春是生命历程中最为独特的一个阶段,对正在经历青春的他们而言,关乎“成长”、关乎“恐惧”、关乎“迷茫”、关乎“欲望”、关乎“矛盾”等最隐秘的短暂的感受也被呈现于画面。丁帆的《透明的墙》和刘超的《理想还在吗》用直述和隐喻的手法表达了年轻人面对理想和现实落差时的不知所措的迷茫。刘朋飞的作品由大小不同浓淡不一的黑点构成,压抑、孤独、忧伤、落寞充斥着整个画布。在社会环境的快速变迁下,曾经赖以栖息的情感也变得不确定,刘洋和张伟的作品剖现了“漂浮、恍惚、缺乏安全感”的复杂情感体验。焦斯予的作品《刹》来源于触动他的电影片段的瞬间感受,通过自我置换,将多种混杂的情感经由电影人物投射到画面。来自于湖北美术学院的谭啸的作品《火烧云》则将大面积象征希望的红色与象征死亡的秃鹰同时并置于画面,刻画了自己当下冲突和矛盾状态。
每一代人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的形成,是由他们生活的历史格局中的文化背景及生存状态所决定。相应的,他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也将反映出与之相对的时代。如果说以描绘个人的生命体验、记忆片段这种个人标本式的表达是这届毕业生所采用的较多用来拖出当下时代的局的尾巴的方式,那么当年轻艺术家以“我”作为观察的主体来审视现实时,他们对“真实”世界充满了困惑和质疑,对“真实”的探寻过程中的反思、批判、戏谑也是艺术家所表现的主题。
川美的王春黎关注的是图像本身的逻辑真实性,眼见为实并不意味着真实,《视觉阅读经验的多次方》通过相机和电脑显示器对某一图像不断翻拍,将图片在不断复制中,真实性不断被消解,真实逐渐被遮蔽的过程予以彰显。作品《对话》是《视觉阅读经验的多次方》进一步延伸,将主题为物种、宗教、死亡、战争四组相对的图像进行切割,通过对切割后的图像抽离、错位、重新组合,形成一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新画面,隐喻真实和虚假的共生关系。
张宇飞的《春天》系列作品采用双联画的形式,将观念摄影与写实绘画组合在一起。艺术家截取了生活场景的片段,将被安装在角落里的摄像头和茂密的植物、怒放的花朵和人类牙齿并置组合,并通过3D特效,使画面呈现出更为丰富的层次和空间感。给观众带来多重视觉感受。这种多重视觉感受也是艺术家对当下“真实”体验的一种解读方式。不同于张宇飞对空间的多重解读,张璐企图还原是空间的真实本原,在她看来空间不是一个存在者,她利用简约的、平涂的几何色块构造出一个不带任何主观态度的空间。
互联网将世界变得扁平化,新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现象也由此产生。房程思考的是信息时代的真实和虚拟,房程的作品《仁者心动》将来源于谷歌街景的图片以绘画的方式再现,提出虚拟再虚拟,何谓真实的疑问。庄培鑫则对现实的“真实”彻底否定,他以连环漫画的定格绘画方式,编造了一个诡异事件,虚拟了一个特务窃取国家机密情报,并以具体的数据及特务用隐形药水书写的自白书来佐证事件的真实性。吴雅蒂的作品《混沌与真相》和徐明皓的作品《上帝的选秀》,针对的是较为广泛的社会现象和问题,他们分别从地球生态环境的恶化及人类精神世界的信仰危机入手,探讨人类生存危机的问题,是对当前现实的直接关注与反思。张品的《迷域系列》将人抽离出时间和空间的维度,在虚拟的时空中凝神守望着真实的精神理想。央美的余骏则在广袤的自然中寻找属于自己内心的安宁与平静,作品《心境》系列将画面纯视觉的感受与人们内心的情感产生直接观照,达到视觉与精神的统一。
作为应届毕业生,他们在创作理念及绘画技巧上难免有着不成熟的印记,但是他们敏锐的感觉、激情的创作、青春的才华,以及在作品中所展露的思想、智慧和自信,毫无疑问,他们将为艺术的未来注入新的活力和锐气。诚然,这批参展作品不应被视为所有院校和毕业生的全部代表,同时,年龄和阅历也决定了他们从自身的认知和体验所展现的对时代、社会、艺术的见解,也只是一个有限的角度和层面的反映。但是可以相信,通过每年一届的举办应届毕业生优秀作品展,持续的记录他们的观察和表达,具有巨大的历史和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