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汇聚团结各民族的力量,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并拓展美术馆公共项目的学术边界,我们邀请中国艺术研究院华天雪研究员担任学术主持,以“西行美术家与20世纪民族题材之滥觞”为题,汇集16位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重点探求起始于20世纪30、40年代的西行美术家对民族题材的涉猎,意在从源头梳理这条“民族”线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世纪民族题材得以极大发展,它以抗战爆发的1937年为节点,随着大规模西迁的行进路线,从中南到西南,在湖南、湖北、云南、贵州、广西、四川等各民族较多的地区,美术家有了真正接触各民族的机会。这些已经有过20余年“现代性”熏染或实践的艺术家,特别是其中不少有过留学经历的艺术家,“民族”成为激发他们进一步理解和应对“现代性”的一个很重要的角度和凭借。随着日军扩大侵华,西北等边疆成为从战略到文化被关注的地区,进而有了越来越多的艺术家的西北考察或写生,而在西北这个民族众多的地区,“民族”被再次强化,对民族题材的热情逐渐高涨,对民族题材的涉猎初步形成规模。1949年后,在“民族大团结”的国策下,“民族”又与对写生的提倡合流,到各民族地区采风进而进行创作,成为主流美术的主要潮流之一,出现了很多从事民族题材创作的代表画家和代表作,民族题材终于在20世纪下半叶成为中国美术生态中占据相当分量的部分。
本次研讨会一共分为三个单元,各设1位评议主持人,由16位学者做专题发言,我们希望通过一系列的学术研讨,将“民族”线索的研究完整和丰富起来。研讨会现场面向公众开放,欢迎感兴趣的朋友报名参与。
时间:2023年12月24日(周日) 9:00—12:00,14:00—18:00
地点:何香凝美术馆报告厅
出品人:蔡显良
学术主持:华天雪
与会嘉宾(按姓氏拼音顺序排列):曹庆晖、陈明、丁澜翔、冯菡子、韩劲松、胡斌、华天雪、林夏瀚、吴端涛、杨灿伟、杨肖、于洋、张涛、张鹏、张文志、张啸晗
项目统筹:程斌 林帆
项目执行:骆思颖
会务协助:陈烨 林钺
宣传推广:赵越
9:00—9:10
开幕式
主持人:华天雪
何香凝美术馆 蔡显良馆长致辞
主持人介绍嘉宾
9:10—9:20
合影、茶歇
第一场 9:20—11:40
主持人、评议人:胡斌
9:20—9:40
陈明
“敦煌行”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油画的现代性探索
9:45—10:00
韩劲松
韩乐然作品中的民族共同体意识
10:00—10:20
吴端涛
“从传统中获取新途径”——董希文敦煌时期的写生活动考释
10:20—10:40
曹庆晖
相机、照片、写生与心印
10:40—11:00
冯菡子
西北风貌与民族气度——以关山月西北题材画稿为中心
11:00—11:20
于洋
西北西南 民族意蕴——以黄胄、程十发的民族人物画为例的考察
11:20—11:40
评议、互动讨论
第二场 14:00—16:00
主持人、评议人:于洋
14:00—14:20
华天雪
中国20世纪美术中的“民族题材”之非民族立场:以黄胄为例
14:20—14:40
杨灿伟
重识传统:敦煌艺术考察队与1950年代的民族遗产考察热潮
14:40—15:00
张文志
田园牧歌的民族边疆:吴作人1940年代西行写生中的视角与策略
15:00—15:20
张涛
大汗移驾——沈逸千西行实事画的媒介转化与成陵西迁的视觉重塑
15:20—15:40
评议、互动讨论
15:40—16:00
茶歇
第三场 16:00—18:00
主持人、评议人:陈明
16:00—16:20
胡斌
在艺术与考古、社会调查之间——王子云在“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期间的写生绘画
16:20—16:40
丁澜翔
蒙民·驼队·生命线——关山月《塞外驼铃》与驼运图像的新观念
16:40—17:00
林夏瀚
民族与边域的体认:从关山月1940年代的西南纪游绘画谈起
17:00—17:20
张啸晗
行走的民族志:叶浅予《打箭炉日记》与1945年的西康印象
17:20—17:40
杨肖
图式虽沿、内涵已易:论杨刚连环画《铁骑》(1976)与其新时期创作的关系
17:40—18:00
评议、互动讨论
18:00
闭会
曹庆晖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陈明 (中国国家画院理论研究所研究员)
丁澜翔 (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副研究馆员)
冯菡子 (韩山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
韩劲松 (中国美术馆研究馆员)
胡斌 (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教授)
华天雪(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林夏瀚(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助理研究员)
吴端涛 (《美术》杂志社编辑部主任)
杨灿伟 (《美术》杂志社事业发展部主任)
杨肖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研究员)
于洋(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科研处处长、博士生导师)
张涛 (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
张文志(湖北美术学院绘画学院讲师)
张啸晗 (中国艺术研究院在读博士)